|
中医经络学中湿气的排除与痰湿的化解——常用穴位灸法更新时间:2023-11-01 来源:健康网 导语:中医学认为,人体内的湿气和痰湿是导致许多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。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进行灸疗,可以有效排除湿气、化解痰湿,促进身体健康。下面我们介绍一些常用的灸疗穴位及其功效。 一、足三里穴(ST36) 足三里穴位于腓骨前肌下,胫骨前缘下3寸,是通行胃经的重要穴位,被誉为“百会之宗”。灸足三里穴可温阳化湿,助消化,增强免疫力,改善食欲不振、腹泻、水肿等症状。 二、关元穴(CV4) 关元穴位于脐中下2寸,是脐部正中线上的重要穴位。灸关元穴可以温煦脾胃、健脾胃、化除寒湿,常用于肠胃功能紊乱、泄泻、腹胀等症状的缓解。 三、海底穴(KD3) 海底穴位于足底中央后方凹陷处,是肾经的原始穴位。灸海底穴可补肾阳,化除水湿,增强人体的代谢功能,对于水肿、尿频、黄疸等症状有良好的调理作用。 四、大椎穴(GV14) 大椎穴位于颈椎第七椎棘突下,是督脉的起始穴位,俗称“身体的液晶显示器”。灸大椎穴有温通经络、养血补阳、驱除湿邪的作用,可改善颈椎病、头晕、头痛等症状。 五、膻中穴(CV17) 膻中穴位于胸骨中线下缘,与心脏相平齐的处所。灸膻中穴可以疏通气机、调畅气机,保护心脏的功能,对于咳嗽、哮喘、胸闷等症状有一定的缓解效果。 六、内庭穴(BL67) 内庭穴位于足小趾甲根旁外1寸,是膀胱经的远端穴位。灸内庭穴可排湿逐水、散寒消肿,适用于小便不利、水肿、痔疮等症状。 七、箕门穴(SP15) 箕门穴位于腹股沟附近的腹横肌上方,用手指在腹股沟处按下向内微探即可找到。灸箕门穴可促进气血运行,排除体内寒湿,对于下肢水肿、腹痛等症状有一定的改善效果。 结语:以上所介绍的穴位仅为常用灸疗穴位,还有许多其他穴位也可以达到排湿化痰的功效。但需要注意的是,灸疗应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,确保操作正确。通过正确的灸疗,可以帮助人体排除湿气、化解痰湿,从而促进身体的健康。希望本文对您有所启发,并促进对中医传统灸法的了解与认识。
上一篇:
清肺热的福音,梨是最佳选择!
下一篇:
肺宁:神奇的草药之旅,舒缓咳嗽、化痰乃易事
|